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文史天地

崔祥震 文史研究世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夏楼古墓 【 古薛文化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  

2009-10-18 12:19:05|  分类: 薛国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夏楼古墓

 2012 1 25 校核

 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 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.

 

夏楼古墓

 

夏楼古墓:在薛国故城西北角,张汪镇夏楼村东侧,滕州市张汪镇夏楼村东北的滕州市第九中学院内,北距滕州市区20公里,西邻104国道。原封土堆高3米,直径12米。已暴露出石室结构,墓石有画像石刻。旧时因为砖瓦窑用土夷为平地,墓室已封闭,保存基本完好。
       该元康九年墓,1996年8月,滕州市文化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,2007年8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,将其所存建筑构建调运至汉画石馆并复原。此墓初认为是汉代, 后来确定为元康九年墓。

 

该墓为黄淮下游地区常见的土坑竖穴石室墓。墓室分前室、后室和双耳室三部分。墓壁由19块长方形和方形石板叠筑而成,墓底由18块长方形和方形石板铺成。墓室内南北全长5.75米,东西最宽(含双耳室宽度)5.44米,方向190°。(也即是墓室的左右中心对称轴方向,为正南偏西10°,此为墓室的方位。)

 

该墓由于早年被盗,破坏严重,葬具无存。但仅存随葬品19件,其中陶器10件,陶俑5件,石羊1件,铜钱两枚及包金饰品1件。

 

画像石六块均出土于前室。南壁画像周缘以连弧纹装饰,中刻有一铺首衔环。画面长54厘米,宽87厘米。盖顶画像正中刻一与石面相平的圆柱体,圆柱体周围深剃凹刻,底部均等刻出四条凸棱,分别连接四角与中心圆柱。两段画区稍有浸泐,均以阴线刻一金乌,其中左端金乌有冠。横额上共有4块,弧面浅浮雕,单层画面,左右及上缘饰连弧纹。内容如下:北额画像中刻对鸟,两端刻龙、虎、鸟禽等;南额画像中刻对鸟,左刻虎、水鸟、鱼等,右刻龙、鱼;东额画像中刻九头人面兽,两端刻有树木和禽兽等;西额画像中自左向右刻有鸟禽、有尾持物羽人、瑞兽、龙等。

 

此墓的发掘,对山东地区画像石的分期、断代研究,有重要的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墓的主人是何人?

 

 

 

我们已经知道了夏楼古墓的资料介绍。但墓主是谁,现在还无从知道,汉画石上并未透露出一点儿个人信息。这个古墓在鲁南地区是最大的,规模也是宏伟的,想必墓主的身份绝对不一般,非令即官即豪。按资料说是元康九年 (晋惠帝元康九年,己未,公元299年)左右的墓葬,那恰是“五胡乱华”之时,那时薛国还是作为薛县而存在,但又是哪一位县令、高官、富豪呢???

 

 

    在没有开挖古墓之前有资料记载:

 

在薛国故城西北角,张汪镇夏楼村东侧。滕州市十五中学院内。原封土堆高3米,直径12米。已暴露出石室结构,原有向下深入的石梯,由四方形的墓口向下逐渐变宽,倾斜延伸至墓底。墓石有画像石刻。前几年因盖学校夷为平地,墓室已封闭,保存基本完好,此墓当为汉代(?)。 

 

     后来, 此墓被文物部门打开,墓石已搬至滕州市汉画石像馆内,并已组合在一块,供人们参观欣赏,此汉画石墓室是滕州境内,也是在整个山东省境内所发现的汉画石墓葬中,这是少有的规模宏伟、峨然高大的一座汉画石墓,由于出土在薛国古城外西北角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 现还无很可靠的证据来证明这座墓的主人是何人?

 

    

现还无很可靠的证据来证明这座墓的主人是何人?难道是近代的薛县侯武陔之墓吗?或许,应该在考证之列。

 

      夏楼古墓尽管是在夏楼中学的校园内,但它也位于薛国古城的西北角,距古城大约500米,是古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 

     我们称之为夏楼古墓,实际上在滕南,老百姓一直称其是堌堆,是“四门八堌堆”之中最大的一个堌堆,它在张汪镇刘堌堆村的东首,原处在刘堌堆村的田地里,堌堆与村庄被104过道东西隔开。墓盖多年前即被打开,来来往往的村民没有不到这个大堌堆里看一看的。

 

      由于墓室埋在于地下,特别的宽敞,又夏凉冬暖,所以早些年,每当夏天,小伙子们喜欢到里面打牌打麻将,妇女们也乐意到里面编苇席子。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说,在解放前战乱年代,有的人还把它作为防空洞而到里面躲过飞机轰炸,当然了,从前无家可归的讨饭的有时也把它作为暂时的家。

 

    现在还要申明的是,刘堌堆村还有一个堌堆,那个堌堆位于村子幼儿园的西侧的庄稼地里,据传规格与此相似,文化大革命期间,完全被破坏,石板及画石已被垫了小苏河上的夏楼桥和南面的王楼桥了,那个期间的文物大破坏,着实让人痛心。

 

刘堌堆村得名的由来

 

 

       堌堆存在之地所,是刘堌堆村得名的原因。

 

      刘堌堆村,位于薛国古城西城外附近,张汪镇夏楼村北,与104紧邻,村东西各有一座高大的古墓,也就是乡人所俗称为的“堌堆”,其村东的堌堆,就是本文所介绍的那座“夏楼古墓”,村西的堌堆却也在文革期间被铲平。  

 

    明代之际有刘姓氏一家迁来立村,以古老的两座堌堆作为地标,此村就称为了刘堌堆。

 

    因为刘堌堆村东面的这座古墓,又靠近夏楼村,且夏楼村一是为原管区、今办事处所在地,二是又作为张汪镇政府所在地,所以远比前者村庄有些名气,所以有些文件资料对该古墓又称之为“夏楼古墓”,实际上就是所谓的“刘堌堆”。

 

    刘堌堆的东西两个“堌堆”,也就是关于“薛国公主传说”中的“四门八堌堆”的古城外西面的两个“堌堆”。

 

     可见,刘堌堆,后来曾演变成的俗名“刘谷堆”、“刘姑堆”等,都是不确切的称谓。

 

 

 

    就像古城南门外附近的“杨桥古墓”。该墓也是包含两个古墓,清末民初有佃户为叶家大地主种地作打粮场而立村,称为堌堆坡(又叫野场),古墓就在村后,但附近的杨桥村作为管区、办事处,古墓遂称作“杨桥古墓”。它们是“四门八堌堆”的古城外南面的两个“堌堆”。

 

 

    关于其他的古墓——堌堆,请参见喜上眉梢之关于四门八堌堆的文章《四门八堌堆》

 

 关于夏楼古墓的相关图片 介绍

古薛文化  夏楼古墓【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-古薛文化研究

位于薛国古城西北角的滕州市张汪中心中学,

在104国道夏楼十岔路口东北角,小苏河北岸。

(也即滕州市十五中学,前身是滕州第九中学)

 

古薛文化  夏楼古墓【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-古薛文化研究

进入朝西的校门,在门口内侧,由此向北看,

这就是滕州市十五中学院内的草坪,草坪北面

的尽头、教学楼西头曾经就是古墓所在的位置。

 

古薛文化  夏楼古墓【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-古薛文化研究

近距离观察,那几堆乱石下就是巨墓所在之处 。

 

古薛文化  夏楼古墓【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-古薛文化研究

 在滕州汉画石像馆陈列着的夏楼巨墓及当初的

发掘现场照片。

当时的挖掘费了很大的功夫,而且巨石都是用

打拖拉机拉到博物馆的。

 

古薛文化  夏楼古墓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-古薛文化研究

对这个巨大的三室墓,进行近距离拍照。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2009 10 17 下午四时许,再对夏楼古墓(刘堌堆之东堌堆)进行一次细致拍照研究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这是从古墓的西北角向东南拍照——

除了石椁guo地板外,轿形的石椁从底到上是七层(最上层的“轿顶子”,椁盖现在摆在了前面),

底下两层的石头都是很重的,右面的是耳室

 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这是从古墓的东北角向西南拍照——

可见这个石槨(椁)是左右对称的,两个耳室也非常的对称排列,

由此可以推测汉代及以后的大型厅堂建筑,也许是这种宏伟的布局格式。

(以阴间类推阳间)

 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在古墓的前面,从东南向西北看,可以看到三个石门,石楣上有画石像,右侧是右耳室.

 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正前面看,可以看到是三室石椁,内分前后两进空间,靠前的是过厅,左右为两个耳室,

后面的是一个大厅似的空间(棺室),棺室上面的形状如轿子顶。

 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从左前方看古墓,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石块之间用铁片牢固的连在了一起,也为了安全。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进入古墓内部的前室(过厅)里,可以看到上面一周的石板内侧都刻满了画像。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在前室(过厅)的稍偏左向后室(棺室)拍照 .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这是左耳室,上面的汉画石像是多么的漂亮,耳室是摆放随葬品的地方,

可见左右两个耳室当初都摆满了随葬品。

 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进入后室,即棺室,石墙上面的形状如轿顶,由下往上缩小,开始的一层有凹角,

这是安放棺材的地方——中间安放男主人的棺材,左右是妻妾之棺。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当初的开挖现场:

石块散乱的掉进了墓室内。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当初的开挖现场:

通过已经揭了改的古墓,可以看到内部的情况:这是直对着左耳室的方向。

 

夏楼古墓      【 古薛文化  2009 9 27 喜上眉梢 】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=东夷文化+古薛文化 研究

当初的开挖现场:

大多数的石块已经用起重机拉上来了,只剩下后室——棺室的右边墙石和后边石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4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