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国国都迁移
遍墙的野枸杞棵,掩盖了数千年辉煌的薛国 时光变迁,物是人非事事休但也消失不了人们的怀古之情。 奚仲庙和天帝庙 (前大庙、后大庙),前后相邻两座大庙宇,曽经是庙堂高巍, 悠扬的钟声曾经响彻整个薛国内外,在我的儿时记忆里, 古庙曾是近几十年的滕州南部中心学校,也曾是几十年的尤楼村 居委会所在地。可现在,那些高台“屋”,只剩下后大庙的 主庙高台石基,和半个东款房遗迹了,遗憾的是,人们只知道 在古城墙上遐思古代的辉煌,就是没有人想起这里曾是古代 中原地带有名的古庙,历史记载也在有意与无意间把它遗漏了。
| |
| |
感谢这些野草与花儿,它们的系根保护了古城的坍塌, 历经数千年依然如此完整的土建古城,在全世界只有 一个,只有此处的唯一一个---薛国古城 曾经是高大宽阔重兵把守的薛国古城的南大门 薛城之上的今天依然是生机勃勃 |
1奚邑 奚邑,位于今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奚村和后奚村(又名后湾)一带 奚邑城遗址被后奚村覆盖,面积约百万平方米。有南明河穿城而过,唐前有城迹可寻,明时薛河改道,导入南明河,每年夏天洪水暴发,将城迹冲没。此城本为薛国始祖奚仲所建的第一个薛国都城,春秋时被鲁国占领,后被称为鲁国奚邑,薛城被齐国占领后,被称为齐国薛邑。《通志?都邑》说:“仲虺之都,本在鲁地,奚仲迁于邳(今微山县欢城镇驻地),又以邳为薛,今滕县东南薛城是”。《左传?昭公十七年》载:“丙午及齐师战于奚”,注:“奚,鲁地。《水经注》:“夏车正奚仲之国也,山上有奚仲冢”。《晋太康记》载:“奚仲冢在(薛)城南二十五里山上,百姓谓之神灵也”。唐《元和郡县志》载:“奚公山在(滕)县南六十六里,奚仲初造车于此”。《徐州记》载:“奚仲造车处,山上有车轨辙见存”。《魏书?地形志》载:“薛,有奚公山,奚仲庙(有数处,薛国古城内奚仲庙最大,是奚姓(也是薛姓)的祖庙)”。奚为奚仲之国,第一个都城,始建城时间无考,西周时为薛国下邑,附近有奚仲及其后裔仲虺的遗址、遗迹很多。奚邑城北有奚公山,山脚下有奚仲庙亦称车服祠,山上有奚仲墓,奚仲造车处,奚邑东有仲虺墓,西有驯马场、奚邑井,西南有车船集散地。奚村西、后奚村东西,有大汶口文化遗址。
2薛邑(薛国的根据地哟) 薛邑,亦称薛城、薛国故城、徐州城、舒州城。城周长10615米,有城门十座,大城内东南隅有内城,周长2750米。位于今枣庄市滕州官桥镇西南。《滕县志》载:“薛城,在薛河北,周二十八里,盖古奚仲所封国,城则田文所增筑”,《齐乘》云:“其城高厚无比,以抗楚、魏”。内城下有龙山文化城址,内城北墙外有大面积龙山文化、岳石文化、商、西周、东周遗址。大城内先后多次出土春秋薛国青铜彝器。城东二里前掌大村出土商周大墓。依《通志》说,此城为任奚氏第二都城无疑。此城为春秋任薛城邑,亦可证实。(内城为奚仲及其历代继承人所筑建,外成为孟尝君父子所修筑,后,汉代复修外城。【喜上眉梢】) 3 上邳(古遗址,说法甚多) 上邳,又称仲虺城,此城异说甚多。《续山东考录》引《晋志》云:“奚仲迁于邳,谓之上邳,春秋之薛仍在邳”。《晋书?地理志》记载:“邳,在薛城西南三十里,今(滕)县西南五十里,故郭渠南有欢城,即仲虺城也,欢huan、虺hui音转耳”。《齐乘》云:“仲虺城,郭水经城北入泗,薛西三十里曰欢城”。《滕县志》载:“沛县有仲虺城(沛志说没于湖),而峄有小灰城,殆二城近之”。《山东通志》云:“仲虺城在滕县东南”,考滕县东南有仲虺墓,其地曰灰谷堆,商遗址,是否仲虺城待考证。古籍记载上邳,说欢城者较多。欢城,在今微山县西北二十里,欢城镇。《微山县志》说:“欢城古为邳城邑,夏禹封车正奚仲于薛(今薛城故址),商灭夏后,仲虺为左相,封于薛,仲虺西迁都城三十里于邳城邑(今欢城)。周灭商,薛国都城又东迁旧址,薛在邳邑644年。西汉高后元年(公元前187年)封楚王刘交之子郢客为上邳侯,上邳即邳城邑。欢城有晚商遗址,位于欢城镇驻地,面积三百万平方米,有2-3个文化层,遗址文化内涵丰富,镇政府院内发现城的痕迹”。欢城遗址面积较大,象似一个大方国的都邑。今后此地如再发现商前期遗存,仲虺都邑说无疑。如再发现龙山、岳石文化遗存,《晋志》说奚仲迁邳,亦可能是此地。欢城东北五里有尹洼遗址,20万平方米,以商代文化为主,兼有大汶口文化层,此处亦可作为邳地研究。(以前传言说,欢城得名于古城曾出现很多的獾么狗子(獾),可见传说是很有意思的,但事实并非如此,只有细细研究,才能够读懂薛国的历史,才能够详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,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文化。------喜上眉梢) 4下邳 下邳,位于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,唐《元和郡县志》说:“下邳县,本夏时邳国,后属薛,左传薛之皇祖奚仲迁于邳是也”。《邳州志?卷十八》载:“葛峄山东即奚仲所迁邳峄者也,奚仲所迁其城不可不古”。《辞源》说:“邳州,夏为邳国”。《辞海》说:“邳,古地名,在今江苏邳县西南,相传夏代奚仲始迁于此”,与《元和志》、《邳州志》说法相同。此说如可信,位于睢宁县西北之旧邳州城即是奚仲所迁之下邳。此城基础甚好,西汉初、高帝封韩信于下邳,为楚王都,后此城曾为徐州、邳州、邳国、邳郡驻地。古时邳州辖地较广,今峄城属邳州,地下出土遗址不详。《潜夫论》说:黄帝十二姓中有邳,邳可能是黄帝时的古国,古氏族,奚仲迁邳的时间,是史前还是禹夏时待考。暂将此地列为任奚氏第三都城。 5挚邑 挚邑,位于今河南上蔡县东南,汝南县东北。《新唐书?宰相表》载:“祖巳七世孙成徙国于挚,更号“挚国”,《路史》说:“今蔡之平与有挚亭”。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西周图有挚,与《路史》说相同。依《新唐书》说,薛在商后期成侯时曾徙国于挚,挚成为薛的第五个都城。成的嫡系后裔返回薛邳后,此挚国成为薛的子系诸侯国。春秋时可能亡于楚。
附------ |
下邳之战
下邳之战
公元197年,袁术因与吕布发生矛盾冲突,派大将军 张勋、桥蕤联合韩暹、杨奉等,以步骑兵数万人,分兵七路,进攻吕布所在的下邳(今江苏睢宁西北)。吕布只有步骑兵3000余人,处于绝对劣势,在大军压境之下,抓住联军内部矛盾,说服韩暹、杨奉反戈讨袁。联军由此产生重大裂痕。吕布乘机进攻张勋军营,韩、杨两军起而策应,袁军大败。
另一说法:
水淹下邳:曹操攻打吕布的下邳久围不克,时北有袁绍之忧,东有表、绣之患。曹操迫不得已决裂沂、泗之水急攻下邳,殃及百姓。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战乱年代人祸的典型事例啊!
下邳,汉代、三国时期地名。起源是在战国的时期,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,开始称该地为“下邳”。后来,汉朝平定天下,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,辖下有38县,东海郡的首府是下邳。西元前202年,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,韩信定都在下邳。西元72年,汉明帝成立下邳国,封他的儿子刘衍为下邳王。到三国时期,下邳为东部兵家必争的城池。是陶谦发迹的属地之一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