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文史天地

崔祥震 文史研究世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清明节 爬山去A  

2009-04-11 15:20:41|  分类: 枣庄乡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准备启程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在清明节,以前每到清明节,老天爷总是要下雨的,即使不下中雨,天也是细雨霏霏的,一种忧伤的感觉油然而生,让人不由得想起逝去的亲人们。可今年的清明节,真的天气反常,天很晴朗,没有一丝的雨意。

早晨给孩子们下达了命令,让他们自己准备好自己的衣服,及自己的生活用品,我则准备各种用具及食品,真有点像打仗,这不正是---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。我们准备了一大桶水和满满的三大包食品,别笑,回来一定不会剩很多的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路逢梨花会tamen

  我和孩子们从滕州市内出发,浩浩荡荡的向滕薛陶(滕州、薛城、陶庄)交界处的“千山头”开进,那里可不是一座山啊,群山连绵,一座挨着一座,这也是“千山头”的得名。我选择爬这里的山,是因为这里离我们近一些,更是因为这里是我们华夏民族的,更是全世界的造车鼻祖--奚仲的造车之地,还有为了锻炼孩子的坚强的意志,和强化他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。仅仅在学校学习,限于课本之内,只会让他们有些萎靡不振的。

 在滕州西汽车站出发至薛城的公共汽车,花费了一个小时的功夫,就到达了柴胡店镇的刘村那闻名遐迩“万亩梨花园”。梨花洁白的一片,望不到边,人来人往、熙熙攘攘的,原来这里正举办了梨花会呢。梨园边的小公路上摆着一些小摊,很多大人抱着、或者孩子领着在挑选玩具,孩子们乐呵呵的看着大人们给他们选玩具。漂亮的大姑娘三五一群,潇洒的小伙子成群结队,在梨花丛中徜徉着,他们有的拿着手机,有的拿着数码相机,还有的拿着小型录像机DV在拍照或录像呢。大姑娘和小伙子们爽朗的笑声,伴随着沁人心脾的梨花香随着南来的春风向北飘过薛河,飘过麦田,飘香遥远的北方。。。

此时的美景,我们顾不得多加欣赏了。于是下了公共汽车,就喊了一个小汽油三轮车---“蹦迪蹦”,载着我和三个小孩子,一路上,“蹦迪蹦”又蹦又跳、左晃右摇地行驶在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上,七折八弯的向千山头驶去。我们感觉过了好长一段时间,“蹦迪蹦”才停下来,原来我们到了千山头脚下的簸箕掌村

 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山脚下  粉红桃花掩石屋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山坡上 小儿女犯愁:这山怎么爬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挺身而出的儿子:跟我上,怕什么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女儿:爸爸,用你的破手机照张相吧  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山坡到处是荒草和稀拉拉的小松树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山顶午餐 你看我们吃得多香甜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清明节无雨,但山下雾蒙蒙的一片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常言道:奇景在山顶   继续向更高的山峰攀登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小孩挺有毅力  不像部队那样拉练一下是不行的

 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儿女和他们的同学晓晓冲上又一个山峰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到达山顶 儿子兴奋地拿起石头当枪使

 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你看兄妹俩多亲密 女孩子先长个儿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晓晓说:叔叔给我单独照一张,你看我笑得甜蜜吗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女儿:爸爸,给我照张笑不露齿的  (手机的照相功能是附加的)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儿子要照张最棒的照片( 这个手势是代表希腊数字-----V-----⑤吧)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上山容易,下山更难 这话一点都不假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又爬山了另一座山 在山半腰北坡的山寨边留个影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真神啊 在临近山顶的山寨边 居然有一泓清泉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泉边有一间倒塌的石屋 可见先民是择水而居的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在枯草从中 这株野花显得那么的耀眼、那么的夺目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再向上攀爬 又见到一道石砌的山寨墙 古人真有功夫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 山上一道道的山寨高墙 给了我一道道的疑惑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用望远镜向远处望望 欣赏一下层峦叠嶂的千山头风光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孩子们不懈努力 继续翻山越岭向西南方向进发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站在山坡处,可以望见许许多多的美景 向南方向,可以看到枣薛公路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山坡到处是生命力极强的山毛榉灌木丛

 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打石机歇业了 政府做的对 不然怎么给后代留下青山与碧水!!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山脚小的一株野梨花 洁白的花儿开得那么的芬芳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野花别因无人欣赏而遗憾  现在赏花的人来了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又累又热吧 爬过悬崖峭壁 终于攀上了南山头北坡。

奇怪:山顶上为什么有许多间倒塌的石屋子?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歇过之后 继续向红旗飘飘的南山头最顶峰开进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更意想不到,最顶峰有一间大的倒塌石屋

在屋旁的有一眼清泉,脸盆这么大石戦zhan的泉口!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在山南坡的悬崖峭壁上,有一座远在薛城都可以看到的高耸的烽火台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烽火台是由主台、西台、东台和前台四部分组成的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这是三层的主台,大约有十四五米高 正中上方石板上模糊不清的字华清阁

这应该是一个庙宇,雄踞于山头南坡,可以鸟瞰大片的平原地带

 

 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前台 前台现在看了是一层的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东台比主台矮一点 看样子也是三层的

西台已经拆得只剩下矮矮的小短墙了

2009年4月11日 - 喜上眉梢 - 喜上眉梢的博客

 

遥远就可以看到巍峨高耸的烽火台的

造车鼻祖奚仲

李锦山

 

    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、勤奋智慧著称于世;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曾位居世界的领先水平。以马车为例,其发明专利当之无愧属于中国人。而它的发明者便是距今4000多年,生活于夏王朝初年的奚仲。是他在薛地(今山东枣庄境内)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马

牵引的木制车辆。

    奚仲发明的马车是什么形状,由于时代相当遥远,不可能有实物保存下来。但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卜辞中,已出现象形文字“车”。观其字形结构,分别由轮、轴、舆、辕等部件组成。这是一种单辕车,由车舆下方向前伸出一根较直辕木,牵车的马匹分别套在辕木左右两侧,通常由两匹马驾驶,多者可用4匹,但绝不能用单数。这种以木为主体结构的马车虽然比较简单,但已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,成为奴隶主贵族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。马车在当时还是一种特殊的礼器,是特权阶层身份、地位的象征。奴隶主贵族死后,往往用车马随葬。近年来在滕州市前掌大商代墓地发掘的薛国贵族墓葬中,曾不只一次发现随葬的车、马,除了主体结构是木制的,许多配件均用青铜铸造。估计奚仲发明的马车与商代马车应十分接近,也是一种单辕式马车,当时可能还没有青铜配件,构成马车的各种部件均应是木制品。

    翻阅古史文献可知,几乎所有的记述在谈及马车的发明者时,都将其功绩归之于奚仲。然而,奚仲生活的年代距我们毕竟太遥远了,有关史籍的记载又过于简略零碎,我们只能根据这些极为有限的资料对奚仲的生平作大致介绍。

    东汉学者许慎在《说文》一书中训诂“车”字:“车,舆轮之总名,夏后时奚仲所造。”夏后,亦称“夏后氏”,是大禹创建的国号“夏”之别称。《玉篇·车部》云:“车,夏时奚仲造车,谓车工也。”《世本·作篇》:“奚仲作车。”关于奚仲的身世,《辞海》有简略介绍:“奚仲,传说中车的创造者。任姓,黄帝之后。夏代的车正(掌管车的官),居于薛(今山东滕州市东南),后迁于邳(今山东微山西北)。春秋时代的薛即其后裔。”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载:“奚仲,[夏]禹之臣。初黄帝作车,少昊加牛,奚仲加马。乃命仲为车正,建绥旆以别尊卑等级。”

从这些零星记载可知,奚仲生活于夏代初期,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夏禹的大臣,专门负责掌管夏王朝的车服之制。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后代。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汜载:“黄帝: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。”这十四姓是: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姑、儇、衣等。奚仲既然是任姓,理所当然应是黄帝的后裔。但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却说:“帝俊生禺号,禺号生淫梁,淫梁生番禺,是始为舟。番禺生奚仲,奚仲生吉光。”这样一来,奚仲的始祖又成了帝俊。帝俊何许人也?在古史传说中,他是一位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式人物,神通广大,绝地天通,连日月神都是他的妻室。他的子孙均是大发明家,分别发明了各种乐器、农业工具以及舟车等交通工具。据近代学者研究,帝俊即上古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,或谓即帝舜。也有不少人认为,帝俊非人,乃是上古时期东夷民族崇拜的昊天上帝之化身。古史传说本来就真中有假,假中有真,我们无须硬要按图索骥去寻找奚仲的始祖。重要的是对奚仲这位上古人物应作恰当的理解,据考证:历史上确有奚仲其人,且是个伟大的发明家。但他既非黄帝后裔,亦非帝俊后代,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夷部族(原始社会晚期主要活动于山东境内,即海岱历史文化区)的后代。

    大多史籍将马车发明的功绩归于奚仲,但也有异说。如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引古籍谓“黄帝作车,少昊加牛,奚仲加马。”这是说车子是由黄帝发明,其后由少昊驯化了牛用来拉车,再其后由奚仲驯化了马来牵车,并且在车上安装了各种饰件和旗帜,用来明等级,别贵贱。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载:“奚仲生吉光,吉光是始以木为主。”郭璞注云:“明其父子共创作意,是互称之。”这是说木车由奚仲父子共同发明。郑氏《六艺论》云:“黄帝佐官有七人,奚仲造车。然则黄帝时自有奚仲,夏后氏之车正与之同名耳。”客观地讲,任何一项发明均非一人一时之功,应是许多人长期以来探索试验的结果。奚仲的功绩就在于他潜心总结积累了众人的聪明才智,对车辆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,使车子的结构更科学,更合理,更坚固耐用。因而,他获得了最后的成功,理所当然是马车真正的发明者。

     奚仲发明的马车距今已有4000多年,当世界许多古老民族还正在以牛马为交通工具时,奚仲创造的木车已驰驱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,因此,可以当之无愧地列入世界之最。这种原始的马车虽已无法目睹,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《管子》一书中的《形势篇》里有一段客观的评价;“奚仲之为车也,方圜曲直,皆中规矩准绳,故机旋相得,用之牢利,成器坚固。”这是说奚仲所设计创造的车结构更为合理,各个部件的制作均有一定的标准,因而坚固耐用,驾驶起来也十分灵便。马车的发明,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,不但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,而且还促进了道路设施的发展,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信息的传递,扩大了商贸运输活动和文化的交流。随着以后诸侯战争的加剧,马拉战车也应运产生,在军事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 奚仲在造车期间居住于薛(今滕州市东南),由于发明了马车而受封,薛便成为他的封地。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战国薛故城遗址内发掘的先商时期的小城址,大概与奚仲封邑有关。由于他精通造车技术,又了解夏王朝的车服制度,夏禹便任命他为“车正”。实际上他不但是个工官,还是个礼官。在就封期间,一度迁邳居住(今微山县西北),他的后裔又在薛故地(即今滕州官桥一带)建立方国,至商代,薛国是当时山东境内仅有的几个方国之一,十分兴盛。西

周时又被封为侯国,现在所存的薛故城遗址,便是战国时齐国贵族田婴在原薛国旧址上所筑之城。有关薛之地望以及与奚仲的关系,文献中也有零星记述。如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载:“薛,周国名,任姓,侯爵。黄帝之后奚仲封于薛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潮水》载:“水又西南径蕃县(今滕州市)故城南,又西径薛县故城北。

    《地理志》曰:‘夏车正奚仲之国也。”’《滕县志·古迹》:“薛城,在薛河北,县南四十里,周二十八里,古奚仲所封国。”该志《沿革》又载:“黄帝有二十四子,得姓者十四,……夏禹分画九州,已而封奚仲于薛。”奚仲后裔中有个叫仲虺的,曾出任商汤左相,名声显赫。《尚书·商书》中有篇《仲虺之诰》,便出自他的手笔。在薛故城附近发掘的属于商周时期的薛国贵族的墓葬,随葬品极为丰富,尤其是青铜器和玉器,反映了奚仲族系有着精湛而又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水平。有关奚仲一族的世系,《滕县志·薛世家》辑录有诸古籍零星记载:

    “薛之先祖出自黄帝,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为任姓(《路史》)。后有禺号,禺号生淫梁,淫梁生番禺,是始为舟。番禺生奚仲(《山海经》)。奚仲当夏禹之时,封于薛,为禹掌车服大夫(《杜氏注》)。奚仲生吉光,吉光是始以木为车(《山海经》)。以木为车,盖仍缵车正旧职,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云(《荀子》)。奚仲居薛,后迁于邳(《左传》)。于商之初,仲虺居薛,以为汤左相。自仲虺上距奚仲十二世(《路史》)。仲虺相汤事具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。后曰畴、曰挚(《路吏》)。殷商之代,世不失职。……薛宰曰:‘薛之皇祖奚仲居薛,以为夏车正。’……薛自奚仲至周隐王时凡传六十四世(《路史》)。国祚干九百余年。”

    由以上记载可以约略了解到,奚仲和他的父亲番禺、儿子吉光都是发明家,其功绩在于发明或改进了交通工具舟、车。奚仲所开创的薛国,历夏商周三代,创造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方国文明,这是构成海岱历史文化区的—支重要而又璀灿的土著文化。

    奚仲当年造车之处,据说就在枣庄市境内的奚公山下,奚仲死后安葬之处在奚公山顶。其地距当年奚仲的封地薛甚近。据唐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九载:“奚公山在(滕)县东南六十六里,奚仲初造车于此。”《水经注·泗水》引《地理志》:“(薛故)城南山上,有奚仲冢。”《晋太康地记》云:“奚仲冢在城南二十五里山上,百姓谓之神灵也。”《太平寰宇记》卷十五:“奚公山在(滕)县东南六下十里。阳叶《徐州记》云:‘奚仲造车处,山上有轨辙见存。’《后魏书》:‘薛县有奚仲庙。’又云:‘奚仲墓在(滕)县东南六十里古清丘村。”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:“奚公山,在滕县东南六十里,奚仲初造车于此处。山上有奚仲墓。”《齐乘》:“奚仲墓在奚山,下古奚邑。”《滕县志·山川》:“陶山南十五里曰奚公山。《地记》云:‘上有奚仲造车处,轨迹犹存焉。’奚山东为老君山。“同书卷四《祠祀》载:“奚公祠,一在薛城中,一在奚山下。在奚山者称车服祠。”

    奚公山以奚仲而得名,此山古时属滕县境,现属于薛城区,位于夏庄乡驻地稍西北。奚公山正南不远处有奚村,即战国时薛之下邑奚邑故址,麦田中仍遗有大量东周陶片。奚山是一座状似馒头的低缓小山;东面紧傍千山头。所谓千山头,意即千山之首。横亘于枣庄境内中部的一列山脉,自此而始,迤逦起伏,自西向东延伸百多里。奚山之巅,现存有两个封土堆,南北相连,残存高度约1米,径约3米,墓碑已毁坏,墓前残存有碑座,残碑上刻有“公为奚冉冉墓修筑”八字。据说,南边古墓即奚仲墓,稍北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,曾任鲁氏三恒季孙氏宰的冉子(即冉求)墓。山岩上有—条辙迹,据传那便是奚仲当年造车时留下的车辙,显系后人附会。

    奚公山南麓为古代车服祠旧址,是专门祭祀奚仲的场所。古时,这里林木苍翠,祠宇壮观,并有溪泉长流。封建官府曾在山上立有保护山林,严禁砍伐的告示牌,现在祠宇、古木和碑刻均已荡然无存。奚山位于南北官道附近,古时游人和过往官员来车服词瞻仰者络绎不绝。《滕县志·艺文》收录—首《谒车服祠》长诗,内容如下:

初阅车服祠,    云峦楚楚长。

岩根堆雁塔,    溪角架虹梁。

好鸟巢危树,    孤猿叫断冈。

雨过闻幽磬,    云开见上方。

苔侵石磴滑,    花拥洞门香。

激泉寒水发,    观郡古楼荒。

禅客谈玄切,    骚人觅句忙。

踪迹依稀在,    文章太古亡。

登临正游赏,    惆怅已斜阳。

    大发明家奚仲已经千古,自从他创造出第—辆马车至今,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车辆正奔驰在地球各个地方。然而不要忘记,正是奚仲在枣庄大地上发明了第一辆马车,由此驶向了世界各地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73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